“從1994年至今,中國(上海)國際游艇展已經舉辦了19屆,這在游艇產業界是非常了不起的!”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連在參觀展會時表示。“國際化”一直是中國(上海)國際游艇展的一大辦展特色,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外知名廠商來到上海,這一展會規模和影響力的提升,對今后中國游艇產業的發展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。
當前,游艇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仍以積極因素為主。王錦連認為,國家大力支持發展郵輪和游艇產業,以游艇旅游為代表的海上休閑活動成為發展旅游業新的突破口。國務院發布的第一部《國民休閑旅游綱要》,從國家層面提出了2013~2020年實現帶薪休假、抓緊游艇碼頭濱水設施和裝備建設、充實和豐富國民度假旅游需求的目標。他表示,游艇產業應是海洋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因此許多地方政府在海洋經濟發展部署中,提出要加快培育游艇產業。
中大型豪華游艇銷售增速放緩,使部分游艇廠家對市場并不樂觀。王錦連認為,兼顧高端需求和平民消費,才能推動中國游艇產業的持續發展。從一二十萬元到千萬元以上不等,游艇既應包括屬于富豪的超級游艇,也要涵蓋面向普通白領的船艇。
游艇制造是游艇產業經濟的基礎。王錦連認為,發展游艇產業更重要的是提高游艇制造行業的整體實力,在設計、制造和配套等產業鏈環節協同發展。隨著游艇銷售市場的擴大,國產游艇的產量和市場份額不斷攀升。部分有實力的游艇廠潛心學習海外先進經驗,與海外成功企業進行了技術或資本的合作,雙方都獲得了成功,產品已為海外高端客戶所接受。國內經營比較成功的游艇廠家已將“中國制造”送到了歐洲、美洲和澳洲等地區。
不過,王錦連認為,國產游艇品牌建設力度不夠,研發和建造實力不足,配套能力薄弱,這些都是制約游艇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。
目前,國內游艇市場低檔次簡易型游艇供給多,高品質游艇則大量依賴進口。游艇廠家滿足國內低檔次的游艇需求有余,而面對較高檔次游艇的需求又顯得能力不足,行業整體技術力量較薄弱。由于中小型游艇制造門檻相對低,價格競爭成為這些廠家的常用手段。很多游艇廠家依靠買來的圖紙進行生產,或者單憑國外設計公司開發產品。同時,國內游艇配套產業未能跟上游艇制造業的發展步伐,電器、導航和推進系統等設備仍然主要依賴進口,采購價格居高不下。
近年來,游艇制造技術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,在玻璃纖維、推進系統、CNC(數控機床)加工以及造型設計方面發展迅速,相比過去已經有了很大進步。部分參展游艇廠家表示,要發展游艇研發、設計、游艇原材料加工、游艇裝配等產業,建立游艇產業和技術研究組織,完善產業鏈,引導培育相關服務業。在游艇制造行業中,還應大力提升生產水平,改善生產工藝,向新型制造業方向轉型升級,不斷增強游艇廠家的綜合競爭力。